足迹
一九九五,千门江湖
登录
关灯
护眼
字体:

第36章 东山摸底会(第1页)

上一章目录存标签下一章

转头一看,是个干巴瘦的老头子,七十多岁,皮肤黝黑,背有点驼,眼睛却亮得吓人。虽然穿着普通的对襟褂子,但腰板挺得笔直,双手微微颤抖,手背上青筋暴突。

"晚辈失礼了。"我连忙起身。

"坐下说话。"老人随手抓起条长凳,"老夫姓张,在这牌会混了五十来年,什么牌没见过?"

"见笑了。"我尴尬地搓手。

"江湖上不光是比技术,还讲规矩和人情。"张老头摸出个烟袋锅子,点上,咂摸了两口,"你那套路我瞧出来了,影子门的路数,夹杂点罗甲门的手法,可惜生硬得很,没灵性。"

我一惊:"您怎么知道?"

"我这双眼睛看过的把式,比你吃过的盐都多!"张老呵呵一笑,大黄牙磨得平平的,"看你的手法就知道,左右开弓,不伦不类,像个四不像。"

"师父说我太固执,可是"

"师父说的没错,年轻人,你毛病不少。"张老敲了敲烟袋锅,"这牌桌上,最忌讳自以为是,拿着半吊子功夫就觉得天下无敌。现在吃点亏好,若放江湖上,早就被人剁手指了。"

这话说得不客气,但句句扎心。我明知道自己修为不够,可总是被胜利冲昏头脑,狂妄自大,目中无人。

"老一辈的东西不一定适合你。"张老继续说,"罗甲门和影子门走的是两条路,你想左右逢源,结果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,什么都学不精。"

"那我该怎么办?"我问,口气软了下来。

"先回到原点。"张老把烟袋在手心里敲了敲,"学牌不光是学技术,更是学做人。这里的每一门手艺,都是几代人用命换来的,没有最好的路子,只有最适合你的路子。"

他这一席话说得我沉默良久。想起松鹤庄的日子,想起表叔教我时的耐心,想起铁三角分散前的誓言。那些骄傲和虚荣,在这个破败的宗祠里,在这些民间艺人面前,变得那么可笑。

"多谢前辈点拨。"我真心实意地鞠躬。

"去吧,放下身段,多向他们请教。这里没有高低贵贱,只有同道中人。"

接下来两天,我彻底放下架子。每天天不亮就起床,跑到宗祠门口等开门,然后谦恭地向各位前辈学习。不再刻意炫技,而是专心观察,认真记录。时不时掏出小本子记上几笔,或者摆弄那些不同材质的牌,体会手感差异。

晚上回到破旧的旅馆,躺在摇摇欲坠的床上,依然忍不住回想各门各派的手法和特点。湖南师傅教了几个"蝴蝶手"的技巧,福建老者指点了"竹节诀"的要领,连那个粤东老太太也对我另眼相看,传授了"折扇式"的入门手法。

张老时不时过来关照,见我态度诚恳,也来了兴趣:"年轻人开窍了。记住,江湖没有捷径,唯有勤学苦练,还有最重要的——放下傲气,敞开心扉。"

最后一晚,牌会举行了传统的"车轮战"。每人轮流坐庄,十分钟换一次,考验临场应变能力。我没急着上去,而是安安静静站在一旁,仔细观察各路高手的手法和特点。

忽然有人拍我肩膀,回头一看,是那个湘派师傅:"小兄弟,要不要坐上来试试?"

我摇摇头:"我还没看够呢。心急吃不了热豆腐。"

旁边的默哥不由得挑眉:"小子开窍了啊。"

他没再多说什么,但那一刻,我忽然感到一种默契,一种战友间的信任和尊重。

"看来小伙子还是有救的。"花蕊终于放下手机,破天荒地夸了我一句。那是部摩托罗拉v68,半个手掌那么大,上面有个彩屏,在灯光下闪着蓝光。这东西在广州不值一提,在这小镇上可是新鲜玩意,不少人偷瞄。

"有两个未接来电。"花蕊瞟了眼屏幕,"都是陌生号码。广州的。"

一秒记住新域名 https://www.yqzw.net
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